楚雄州各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楚雄模式”,交出了2025年度森林草原防灭火“零”火情、“零”火灾的优异答卷,实现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连续2年全域森林草原“零”火灾,全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
全面压实县市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属地责任,乡镇、村(社区)干部、护林员网格责任,林权所有者和林区企业主体责任,成员单位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的“五级责任链条”。全州共签订责任状、责任书54.9万份,派出指导服务队3300支1.1万人次。广泛开展防火宣传进林区、进景区、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户等活动,全面开展违规用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全州共发放户主通知书97.2万份,出动宣传车5.5万台次,开展广电宣传34.5万场次,发送短信67.8万条,发放宣传单61.9万份,悬挂五彩旗标语21.3万条。严格野外用火全流程闭环管理,规范农事用火、生产用火审批、报备及监管流程。筑牢进山入林火源防线,切实将火种火源拦截在山下林外。全州共设置防火检查哨卡964个,开展防火巡查93.1万人次,落实监护责任2.6万人,实行入山登记57.4万人次,报备、批准用火948次。租用4颗极轨卫星,整合473个野外视频监控、56座通信网络基站、42架无人机、39座高山瞭望台和1.5万名护林员等资源,打造“天空塔地人”五位一体立体化火情监测体系。
组建全年在岗的县市、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县级队伍突出专业化,乡镇队伍强化多功能,实现了“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全州共组建10支734人县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04支2115人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演练970余场次。立足实战需求,创新推出以水灭火“七步九法”战法,全力筑牢科学高效的灭火防线。全州共有森林消防水车176辆、各类水泵430余台、水带370余千米、储水罐286个。创新建立州、县市、乡镇、村(居委会)四级物资分级储备机制,全州共储备价值1.35亿元的防扑火物资,并将物资部署在离火场最近的地方,实现“就近储备、快速取用”。
坚持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全州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的核心内容,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督导,确保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精准落实。持续开展野外火源治理、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和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及时发现消除风险隐患。全州共查处违规用火261起,实施计划烧除5.2万公顷,排查出火灾隐患674起,发放整改通知书559份,整改559起。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精心规划并建成1163公里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道路,为日常巡查、火情监测、物资投送、队伍快速集结等提供了坚实保障,切实提升林区道路通行能力和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处置能力。
积极谋划、精准发力,成功申报高危区(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从上级争取到8257万余元专项资金,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全州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持续深化行刑衔接机制建设,公安、林草、应急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对违法违规用火行为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查处。全面推行违规用火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火源管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