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于禄丰来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喜事多,大事更多,撤县设市,使广大干部群众30年来的梦想成真,美丽县城、黑井特色小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国庆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在禄丰世界恐龙谷开展为期7天的恐龙化石科考工作直播报道,恐龙成为继亚洲象外云南外宣的又一亮点。
借船出海讲好恐龙故事
近年来,禄丰市坚持“龙”研究、弘扬“龙”文化、做大“龙”产业、营造“龙”氛围,可挖掘报道的故事点多面广,同时具备故事性、科普性、流量性,紧紧围绕COP15会议的召开,再次揭开亿年尘封,擦亮恐龙名片。
在2021年国庆期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连续直播7天、每天30分钟,在东方时空播出2条次,2次登上新闻联播,在央视新媒体刊发作品40余条;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报道1600余篇,腾讯网、搜狐网等商业媒体平台推出新闻报道1500余条。此次直播活动,筹备时间近一个月,参与直播的媒体记者100余人,规格之高、宣传面之广前所未有。期间播放量、点击量累计超4亿人次,充分展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可贵性,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云南形象、体现楚雄风采、提升禄丰知名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该市“跟着央视寻找恐龙”,从平淡中挖掘出精彩、从孤立中衍生出联系,紧紧围绕“COP15”“恐龙文化”“恐龙科普”等内容开展策划,完整提供禄丰恐龙化石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禄丰恐龙五大千古未解之谜、恐龙知识科普等基础性文字资料,给媒体策划提供了新思路、新亮点。
在为期7天的直播中,超话“我国在恐龙化石中发现疑似DNA”阅读量2756.5万;“云南禄丰发现罕见巨型恐龙化石”阅读量1049.3万,并相继持续位列微博热搜榜前10名,“云南禄丰发现罕见巨型恐龙化石”话题登上热搜榜第一。在《主播说联播——亚洲象、禄丰龙、大熊猫……海霞要说说它们背后的“美丽密码”》视频中,禄丰龙、亚洲象、大熊猫同框,恐龙成为继亚洲象外云南外宣的又一亮点。
借梯登高打造文旅品牌
禄丰市依托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历史文化、温泉地热资源优势,“恐龙、温泉、古镇”三张名片越擦越亮,“看恐龙(禄丰世界恐龙谷)、游古镇(黑井古镇、金山古镇)、泡温泉(罗次温泉、恐龙谷温泉、腊玛古猿温泉)”已成为禄丰旅游的三大主打特色产品。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禄丰世界恐龙谷)、3A级旅游景区2个(黑井古镇、金山古镇)、国家地质公园1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2个、温泉度假景区2个(罗次温泉度假区和腊玛古猿温泉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
受现代旅游观念影响,周末游、就近游再次让禄丰成为旅游热土。世界恐龙谷时空乐园和温泉吸引了更多小朋友的兴趣;土官桃花岛成为周边市民周末度假的理想之地;彩云竹溪、恐龙山镇的竹林烧烤、漂流,让人耳目一新。一平浪镇的星空帐篷、死海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黑井古镇如凤凰涅槃,旅游行业实现华丽蜕变,逐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康体休”等要素的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了旅游经济指标不断攀升。
202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6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70亿元,全市文化企业、娱乐业营业收入实现33193.7万元。五年来,禄丰市接待游客440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5亿元;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旅游强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建设了一批精品酒店,提升了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据悉,“十四五”期间,该市将实施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恐龙谷)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黑井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品质酒店建设项目、罗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等项目。依托华侨城集团及云南世博旅游集团的支持,聘请一流团队编制《楚雄旅游恐龙“IP”策划方案》,进一步梳理恐龙文化资源,完善恐龙文化故事线索,打造超级恐龙“IP”项目,赋予恐龙“IP”灵魂。将景区恐龙“IP”延伸为楚雄城市“IP”,从宣传口号、形象LOGO、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包装策划,讲好恐龙故事,宣传推广好恐龙“IP”。
志愿者服务为城市添彩
在禄丰,无论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快闪录制,还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州级试点县市之一,禄丰市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市整合现有阵地资源,打造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个、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7个,实现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服务阵地全覆盖。搭建了七大服务平台,即理论宣讲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社会公益和法律服务平台。探索出规定动作“七个有”(有组织机构、有志愿服务团队、有运行机制、有活动阵地、有宣传氛围、有活动计划、有记录台账)、自选动作“二选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禄丰模式”。
该市开发“禄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并整合“一部手机治理通”党员“双报到”平台资源,探索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模式,实现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51000余人,发布活动3000余个,累计服务时长240000余小时。
对标学习,理清思路,确保中心建设“有方向”。明确1个目标,即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握3大关键,即传播思想文化、实践文明行动、提升城市温度;完善3级设置: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打造5+N个平台: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社会公益、法律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开展5项任务: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整合资源,统筹协调,确保文明实践“有保障”。线下,整合盘活市“一校五馆两中心多部门”、14个乡镇文化站、167个村社区“一平台一所一书屋一广场”等资源,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社会公益和法律服务”7个服务平台(分中心),实现文明实践活动有平台、有载体。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模式。
广泛动员,组建队伍,确保文明实践“有人做”。构建市、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吸引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妇女同胞、青年学生、“五老”人员等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全覆盖。精心设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9大类48项活动菜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拓展每月“逢五”和每周二四六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学党史增信 办实事为民
创新开展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在全市遴选出25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评选出其中10个作为市级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示范点,确定了3条主题实践体验教学示范路线,市委打造了禄丰市党史成就展厅,先后命名了10个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授牌,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体验式教学提供了条件。
拓展宣传宣讲,学习教育扩面增效。据统计,该市共刊发(播)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稿件3608条。其中,被央媒、省媒报道的案例、采用刊发(播)的稿件分别为21条和272条,州级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采用刊发(播)的稿件549条、市级融媒体中心刊发(播)的稿件2833条。从去年3月开始,在“e禄丰云”“禄丰宣传”等平台上开设“地方党史天天学”专栏,每天推出一则禄丰党史小故事,并选取部分党史小故事制作成音频,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目前,累计编发111期。
该市把专题宣讲作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力抓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宣讲。
结合实际,在抓好“一十百”宣讲的同时,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特色,分众化组建宣讲团,统筹组织市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银发宣讲团、老兵宣讲团,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工作,让党史理论教师、离退休老干部、退役老兵、历史学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青年优秀演讲人才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村组、田间地头、企业班组,开展接地气宣讲,让宣讲深入人心。全市共开展专题宣讲700余场次,6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受到教育。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和州委宣讲团成员5人到禄丰市4个乡镇3个村社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共组织开展“百年党史我来讲”“百年故事进万家”“百年初心我宣誓”“百年巨变感党恩”“百年颂歌献给党”“百年奋斗我参与”主题活动4201场次、参与195364人次。
市委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就医就学就业、重大项目推进、服务企业发展、信访积案化解等重点领域,以做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10件民生实事”为切入点,示范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1054个基层党组织确定的3816件“民生实事计划”已全部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