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禄丰:彝族绣娘“绣”出新生活

发布日期:2023-03-03 09:59:20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吴正江 丁向阳 李艳红 点击:[]

禄丰彝族传统手工刺绣分布在高峰、中村和广通3个乡镇,主要用于装饰服装和日常家居用品,以高峰格苏女装和中村叽啦服饰最具地方特色。在美丽龙乡,一群技艺精湛的绣娘进校园传承彝绣文化,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传承“指尖技艺”

中村乡峨山小学创新教学实践,把彝绣文化融入课堂,开设少儿彝绣兴趣班,挑选一至六年级30余名女学生参加培训。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聘请张有芳等4位绣娘轮流授课,讲授彝绣基础技法、图案设计及色彩搭配,点评学生刺绣作品;课后由教师个别辅导巩固,提高刺绣水平。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组织少儿彝绣作品展,孩子们绣的鞋垫、挎包、荷包等作品,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好评。2016年至今,已有120余名学生传承了“指尖技艺”。

峨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张誉琼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少儿彝绣兴趣班,我学会了彝绣知识和技巧,感受到彝绣文化魅力。作为一名彝族少年,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高峰乡中小学校园,省级彝绣传承人普华珍利用闲暇时间,定期为孩子们讲授彝族花样剪纸、图案刺绣、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一针一线传授彝绣技艺。高峰中学初三学生王玉美说:“普老师把彝绣文化讲得有滋有味,手把手传授彝绣技艺,我学到的不仅是一项手工技艺,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很喜欢上这样的实践课。”

打造“指尖经济”

在禄丰市的彝族地区,当地彝族妇女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刺绣,上到80岁下到9岁的绣娘都有刺绣功底,她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绣的。如今,越来越多的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走进高峰乡赵美秀刺绣门店,她正在按订单赶制产品,已经加班一个多星期。秋冬季节是刺绣旺季,她一大早便找来附近几位绣娘赶制绣品。赵美秀说:“我于2020年开起这个店,近段时间太忙了,每天谈生意、接订单、做绣活,只要想到客户喜欢我的手工绣品,浑身就充满精气神。我不仅拥有店铺,还带着绣娘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中村乡通过成立刺绣协会、举办彝绣培训、少儿刺绣兴趣班、赛装节、火把节和参加文博会、南博会等活动,大力宣传禄丰彝绣文化,现已发展会员400余名,以叽拉、峨山为代表的传统手工刺绣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群众增收新亮点。州级彝绣传承人张有芳从小跟母亲学习刺绣,她的手工刺绣先后在北京及省、州、市展出,深受各地客商青睐,并在中村开设“巧绣纳”彝绣服装店,与20余位绣娘“抱团”发展,年均收入50万元。

提升彝绣文化软实力

禄丰市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度挖掘民族民间手工艺,进一步提高绣娘订单化、工艺化生产水平。由禄丰市委宣传部牵头,妇联、文化和人社等部门在高峰、中村、广通等乡镇联合开展刺绣女能手培训,邀请昆明春城职业培训学校教师以“培训+订单”模式,把传统文化与时尚经典融为一体,从盘金绣发源、分类、配色、技术等方面系统培训。通过七彩彝州公司牵线搭桥,把盘金绣成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区,全力打造禄丰彝绣品牌。

2019年来,禄丰市共开展刺绣女能手培训365场21900人次;培养彝绣传承人10名,其中省级1名、州级3名、市级6名;培育彝绣企业2户、彝绣工作室1个、绣品店8家、绣娘941人。经过多年发展,禄丰彝绣产业由“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2022年产值300余万元,绣娘人均增收3000余元。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