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公开信息内容

武定县:抓好“秋冬种” 描绘“增收图”

发布日期:2025-11-25 09:04:49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李绍德 李学艳 点击:[]

初冬时节,武定县因地制宜,找准方向,选好产业,各地群众正抢抓时机,扎实做好秋冬作物种植、管理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插甸镇康照村林下4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种菇。云南裕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孟芩正在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和采摘要领,保障后期出菇质量。

七棵树村村民杨学昌说:“我家的林地流转了10亩给合作社,一年的流转金有1000多元,从种植到管理、采收,常年都跟他们打工,每天100元钱,一年算下来不少于3万元。”

“我们从农户手里流转了400亩林地,用于林下食用菌种植,主要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灰虎掌、红托竹荪。我们付给农户稳定租金的同时,优先雇佣他们就地就近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依靠林下菌种植,每年可实现产值40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李孟芩介绍。

在插甸镇老木坝村650亩生态核桃种植基地、百亩林下黄精示范种植基地、百亩林下白肉灵芝生态示范种植基地和武定鸡林下示范养殖基地,专家服务团和专家基层工作站开发出一系列优质、高端、生态农特产品,使合作社成为组织、引领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增收的载体。

插甸镇党委书记杜彬彬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真正形成了‘林菌共生’的绿色生态循环,做到了‘取于林,还于林’的‘一村一品’,目前全镇种植林下菌700多亩,年均产值达到2000万元。”

高桥镇勒外蔬菜基地是一个沪滇扶贫协作项目。云南昊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该基地后,租金按照每年项目总投资5%支付给镇政府,用于扶持辖区内15个脱贫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此外,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企业,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就近到基地务工。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与海底捞集团是战略合作关系,种植的蔬菜长期供应华东地区。目前,公司主要种植娃娃菜,基地每天雇佣农户八九十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

武定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秋冬外销蔬菜种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和自行种植等渠道获得收益。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提高秋冬农业种植水平,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