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以“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为目标,以“四高共管七病同防”为突破口,抓实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便民惠民的市域医疗服务新格局。今年1至5月,全市住院患者外流同比减少1100余人,医保资金支出减少1210万元,市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67.17%,较上年提升1.34%。
创建“三级联动”机制,变“群众找医”为“送医上门”。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重塑市、乡、村三级联动防控体系,建成14支“市级医院专家+乡级公卫专干+村级全科医生”两专一全、优势互补的整合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同步配齐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心脏除颤仪、心电诊断仪等设备及穿戴式健康管理便携“一体机”185台,结合市级专家派驻卫生院定岗长期带教、两月一次下乡进村巡诊,极大提升了市域急诊急救、疑难重症服务能力。统筹市、乡、村卫生资源,扎实开展拉网筛查、日诊排查、体检检查、系统识别等慢病分类甄别,凡需要明确病情的,市级专家一对一诊查指导,乡村家签队伍上门送医送药。
聚焦“四高七病”共管,变“粗放管理”为“精准管护”。创建“四高共管七病同防”模式,把4类指标(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7种常见多发慢性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肿瘤疾病)纳入全程管护,运用市域慢病管理系统分析医保、HIS、公卫系统里的数据,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档案25.56万册,将“四高七病”人员数据推送卫生院,由卫生院公卫医师会同村卫生室入户核实,形成“四高七病”管理对象清单。采取“红、黄、绿”分标,按照“市管红、乡管黄、村管绿”进行管理,实现慢病患者精准定位、精准管理、精准诊治,最大限度降低“四高七病”患者的重症率、致残率、死亡率。通过66名市级专家面向72个村委会进村入组上门服务,转入市级或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181人,慢性病群体有了更多获得感。
建立“中心大药房”,变“进城买药”为“送药上门”。以群众急难愁盼的用药需求为导向,建立“医共体中心大药房”,统一药品目录、采购配送、储备调剂、质量管控、用药指导,按照“村报量、乡取药、市采购”模式优化药品供应链,促进药品阳光采购、带量采购、成本控制,将慢性病患者特需的190种限制性药品配送至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乡村医生按需上门配送,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原先需要到市级以上医院才能开到的药品,最大限度解决基层药品种类少、配送不及时、群众用药不便等问题。
优化“分级诊疗”服务,变“寻医无门”为“省心入院”。建成“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门诊咨询、专家预约、住院联络等“一条龙”服务,落实双向转诊免救护车费用、疑难手术免上级专家费用、预留基层群众10%床位等惠民举措,多维度提高市内转诊率,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积极主动对接州级医疗机构,优化双向转诊服务,与州医联体医院协议预留病床,保障疑难重症患者、突发事件危急患者及时上转州级三甲医院救治,解决了多年来患者到州级医院住院困难的现实问题。今年一季度,免除基层上转患者的救护车费用18.23万元,免收患者上级专家费用32.33万元,乡镇上转患者500人次,市级下转基层患者394人次,同比增幅分别为43.27%、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