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概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楚雄 >> 州情简介 >> 县市概况 >> 正文

楚雄市概况

发布日期:2023-05-17 08:42:46 来源:楚雄市政府办公室 作者: 点击:[]

行政区划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2.6平方公里,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5个乡镇(鹿城镇、东瓜镇、东华镇、子午镇、苍岭镇、吕合镇、紫溪镇、大地基乡、新村镇、中山镇、大过口乡、西舍路镇、八角镇、树苴乡、三街镇)、154个村(居)委会、2880个村(居)民小组,有汉、彝、回、白、苗等22个民族。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88%。

【人口结构】2022年末户籍登记总户数183360户,其中,城镇户数117791户,农村户数65569户;户籍总人口549780人,比上年增加2856人,增长0.5%,其中:乡村人口236884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3.1%;城镇人口31289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6.9%。年内出生人口3988人,出生率为7.27‰;死亡人口3423人,死亡率为6.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2:100。户籍总人口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为144131人,增长1.1%,占户籍总人口的26.2%,其中:彝族人口121646人,增长1%,占户籍总人口的22.1%,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4%。其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8989人)、白族(5567人)、苗族(1840人)、傣族(1162人)、傈僳族(1057人)、哈尼族(868人)、壮族(608人)、纳西族(417人)、瑶族(403人)。

【地理位置】楚雄市位于楚雄州中西部,地处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1950年建县,1983年撤县建市,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和进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承接点和物流集散地,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

【自然概貌】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峰为西舍路镇哀牢山脉小越坟山,海拔2916.1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江交汇处,海拔685.3米。市境地貌可分为山间盆地、中山浅切割宽谷、中山深切割峡谷三大地貌单元。西部为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5.8%,东部为丘陵和山间盆地,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有鹿城、子午、东华、腰站、饱满街、吕合6个。

水系境内河流分属元江、金沙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为龙川江和礼社江。龙川江穿越市境东北部,为金沙江一级支流,自南华牛凤龙村入境,向东流经吕合、东瓜、鹿城,再由南转北过智明坝子石涧出境,市境内流长62.5千米,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龙河、苍岭小河,金沙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109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礼社江穿越市境西南部,是元江上游,经南华县入境,西岸为西舍路,东岸为八角、中山、新村和中邑舍,流长86千米,支流多集于东岸;主要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元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322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6%。

【气候环境】楚雄市地处滇中干旱区,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为突出,干湿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楚雄市年平均气温17.6℃,降雨量709.7毫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62%,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天然氧吧”。

【自然资源】水资源。楚雄市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2.45%;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4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2.22亿立方米,贫水年为8.39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为3.24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4.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煤、石油、页岩、金、铜、铅锌、铁、铬钴、石灰岩、石棉、大理石、云母、滑石、建筑用砂、砂岩、页岩、陶瓷土、矿泉水等18种,其中,煤、金、铅锌是全市的优势矿种。生物资源。有野生动物70余种,常见木本植物30余种,草本植物20余种,食用菌、藻类20余种;有野生中药材243科1381种,约占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40%,被省政府认定为“云药之乡”。境内有大量的原生茶花资源,是云南山茶花的重要原生地之一,也是山茶科植物物种基因库。山茶属植物有云南山茶、粗柄连蕊茶、猴子木、毛果山茶、怒江山茶、厚皮香6种,百年以上云南传统名贵茶花园艺品种古树主要有童子面、松子壳、狮子头、大叶银红、大理茶5种,楚雄茶花精品种植园培育的“紫禾”“楚焰”2个新品种,通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专家鉴定正式命名。楚雄本地鉴定、命名的特有品种主要分布在紫溪山、黑牛山和三尖山地区。

【历史文化】楚雄市境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晋咸康三年(338年)有“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赕居之”,为楚雄建城之始。东晋属建都郡,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隋属昆州;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曲驿、览赕、石鼓驿等城镇。宋代大理国前期为白鹿部(后称石桑郡)有富筋赕、石鼓赕等建置,隶于云生节度;后期废节度,设威楚府,在楚雄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赕、德江城等建置。元初,市境设有威楚、石鼓2个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辖,其中威楚千户领富民(今鹿城镇)、净乐(今东华镇)2个百户,与威楚万户同驻今鹿城镇,石鼓千户在今吕合镇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以威楚千户置威楚县,以富民、净乐2个百户置富民、净乐2县,各县皆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县为威州,辖富民、净乐2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降威州为威楚县,并将富民、净乐并入威楚县;以石鼓千户置石鼓县,隶于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县为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县为楚雄县,隶于由元威楚路改设的楚雄府。其后,楚雄县的建置及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县由腾越道辖;1929年废除腾越道后,楚雄县除1948年内曾由设在姚安的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外,一直由省府直辖。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县为自治州所辖15个县之一;同年9月,将双柏、牟定、南华3县并入楚雄县,至1960年,并入的3县先后恢复建制。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楚雄县,设立楚雄市。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1月20日楚雄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撤销宜茨乡、云龙镇、永安镇、富民镇建置。

【旅游资源】楚雄市是昆明通往滇西、滇西北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腾冲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云南入川的北大门,是一块神秘而又古老的地方。楚雄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千里彝山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彝族十月太阳历、万家坝铜鼓早为世界熟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楚雄州博物馆、彝人古镇、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保护区1个:哀牢山保护区;省级保护区1个:紫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福塔公园、峨碌公园、龙江公园、桃源湖、灵秀湖、彝海公园、楚雄文庙等主要景区。有传统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的彝族火把节,农历正月十五的彝族赛装节,紫溪山景区茶花文化节、马缨花节、樱桃节等节日活动。

【综合实力】202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6101140万元,同比增长5.5%;重点产业增加值4620938万元,增长3.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593万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978万元,增长5.3%;全年辖区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59项(含高新区立项审批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6.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111元和16461元,分别增长4.1%和6.7%;年末辖区各类市场主体规模累计72624户,增长2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近年来,楚雄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先后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十强县。

【社会事业】2022年末,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20项,争取扶持资金356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户,年末全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63户,创新型企业10户(含高新区)。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和省、州技术中心2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2022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854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5759件,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授权专利628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572件,外观设计专利25件;年末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568件。

2022年末,辖区拥有高等院校3所,专任教师912人,在校学生28161人,分别增长3.9%和15.1%,毕业学生6595人,增长15.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所(不含楚雄技工学校),专任教师508人,在校学生9676人,毕业学生3616人,分别下降3.4%、下降6%和下降5.1%;普通中学32所,专任教师2023人,在校学生42832人,毕业学生13572人,分别增长2.2%、2.7%和增长2.3%;小学123所,专任教师2308人,在校学生39089人,毕业学生5965人,分别下降2.9%、增长1.7%和增长3.5%;幼儿园118所(含民办),在园幼儿教师1222人,入园幼儿7797人,在园幼儿21883人。2022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1%、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96.52%。全年地方财政教育支出86805万元,与上年持平。

2022年末,辖区拥有营业执照医疗卫生机构426个,其中:医院32所、乡镇卫生院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所。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09张,卫生技术人员788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802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4.5名。新增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463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6.88%。全年地方财政卫生健康支出42288万元,下降30%。

2022年末,辖区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64.48万册;文化馆2个,博物馆2个,拥有融媒体中心1个、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受众覆盖率100%、电视受众覆盖率99.2%。全年共组织“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15个乡镇文化站)群众活动4065场次(含线上)、参与人数达102万人次;开展送戏下乡103场次,观众人数3.67万人次,共放映公益数字电影1556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

2022年末,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6元,增长4.6%。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1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1元,增长6.7%;城乡收入比为2.8:1。全市154个行政村(包括社区居委会)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通宽带接入。全年财政城乡社区支出120592万元,下降24.8%。

2022全年城镇居民有1383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90万元;农村居民有11684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107万元。

2022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机构72家,正常开展运营活动的社会福利机构22家,其中:15家乡镇公办敬老院,6家民办养老院,拥有床位数1029张,从业人员216人。在全部社会福利机构中,有5家幸福食堂、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2家乡镇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

2022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8.97万人(不含已领取养老金退养人员),增长6.4%,征缴保险基金117281万元,增长9.3%。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4.03万人,其中发放养老金人数5.89万人,增长7.7%。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2.18万人(不含已领取养老金退养人员),征缴保险基金69284万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9.54万人,共筹集保费12719万元。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