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 正文

故乡·石磨·印记

发布日期:2018-03-30 09:04:33 来源:云南楚雄网 作者:金朝荣 点击:[]

乡下老家的院子里,搁置着一架古朴沉重、风雨剥蚀的石磨。这架光影斑驳中的庞然大物,如同一个远逝的时光老人,时常唤醒我尘封已久的乡愁记忆。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推磨成了每个家庭“接青”(每年农历四五月主粮吃完了闹春荒,靠吃杂粮磨食接济生活)的重负。白天大人们下地干活,晚上、早上还要推磨磨面。孩子们也不得不抱着磨棍帮大人们推磨。记得有时候早上还没睡醒,就被叫起来推磨,只好闭着眼推边睡边推。石磨很重,推起来很费劲,只好几个人一起用腰推。上初中、高中时,星期六回家,先要推磨,磨上瓜干面,背到学校,再自己蒸窝窝头吃。粮食中最难磨的是小麦、黄豆、玉米等,中间要多次用箩筛粗留细。一般要磨三、四遍才精细可食。在那个十分遥远的年代里,故乡的石磨俨然一个古朴敦厚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聪慧老者,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而且记载着山村一段艰难的历史岁月,还向我们无声讲述着一种思想、精神和境界。

山村中的石磨犹如艰难的岁月,被人们奋力向前推动着,推动着,周而复始。

当年,在如豆的煤油灯下,阿妈矮小的身材用力前倾,右手推动石磨,左手掌勺,不断往石磨里添加麦粒、玉米、黄豆,或灰白色的红薯干片儿什么的。这些东西在两扇磨盘缝隙间磨细着时,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想着香喷喷的烙馍就垂涎欲滴。阿妈或哪个婶叔叫帮忙推磨是令我和伙伴们十分兴奋的事,以至叫我们觉不出劳累,倒是觉得耳边满是些好听的歌谣,舌尖溢满了食物细屑的馨香。此时,尽管浑身上下都大汗淋漓了,但还有着使不完的劲。我们知道,推磨之后总会有一顿丰盛的饭食在等着我们。深夜瑟瑟的寒风中,石磨隆隆转动着,乡亲们还在等候……这样的姿势和这样的镜头,一直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镜头只能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然而石磨,毕竟唱出了纯正的乡风民俗;石磨,也见证了人们生活的艰辛。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广大农村,家乡的小山村像疯长的小姑娘说变就变,先是村村寨寨修通了公路、架通了高压输电线,建起了“三级(加工)站”,家乡从此告别了手工舂米、磨面的历史。后来家家户户架通了自来水,再后来用上了彩色电视、洗衣机、手机、摩托、农用车,盖起了小别墅,发生的变化诚然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随着时代的变迁,每村还建起一两个私营电动加工厂,有很多农户图省力方便自家还购买了碾米机、磨面机、粉碎机、切割机等家用电机。昔日在家乡农村历史舞台上风光一时的石磨、水碓、杵臼等原始加工工具永远退役了,多被遗弃在老宅墙脚屋后,成为烙印在我们心头的永恒念想。

如今,每每回到乡下老家,仔细审视着旧宅院里的那两扇熟悉而又陌生的大石磨,就像看望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总会勾起一幕幕渴望一顿饱饭的辛酸回忆。往事不堪回首,家乡穷苦饥饿的岁月早已被富美幸福新生活所取代,眼前诸如石磨、水碓、杵臼这些承载着农村生产生活嬗变的“老古董”,成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长辈讲给儿女聆听的一个遥远的童话故事了。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