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深化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农业生产稳中向好、服务业动能潜力不断释放,市场消费保持增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楚雄州实现生产总值(GDP)1495.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9.9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5.51亿元,同比下降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9.64亿元,同比增长8.4%。
一、农业生产稳中向好,供应充足保障有力
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州,全州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经作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91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263.44亿元,同比增长6.1%;林业产值54.90亿元,同比增长7.6%;牧业产值99.23亿元,同比下降3.8%;渔业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5.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12亿元,同比增长5.9%。全州秋粮播种面积达247万亩,同比增长1.3%;全州蔬菜产量258.61万吨,同比增长6.6%;鲜切花、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6.8%和10.1%。
二、工业生产承压回落,重点行业保持增长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工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9%。从三大板块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非烟非能工业增加值下降27.3%,下拉规上工业12.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情况看,受硅价下行影响,以绿色硅为代表的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4%和13.2%。
三、电力生产快速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优化产业布局,释放绿色动能,“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不断壮大。前三季度,全州全社会发电量220.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其中:火力发电量5.50亿千瓦时,增长17.9%;水力发电量108.68亿千瓦时,下降1.5%;风力发电量30.77亿千瓦时,下降16.2%;太阳能发电量7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3%。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比重为97.5%,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方面,全州全社会用电量8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其中,工业用电量59.20亿千瓦时,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34亿千瓦时,增长4.4%;第二产业用电量61.36亿千瓦时,增长3.9%;第三产业用电量14.24亿千瓦时,增长6.8%。
四、服务业经济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现代服务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0%、4.6%、6.0%、6.4%和5.8%。企业生产经营增势良好。1-8月(错月指标),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同比增长18.5%,其中重点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4%。规上服务业21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2位数以上的增长。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08.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9%。流通性服务业持续向好。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4%、20.2%、27.5%。居民服务需求有效释放,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7%和34.7%。
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5+6”重点产业稳步发展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基础支撑,全力推进“5+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楚雄州“5+6”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835.77亿元,占GDP比重为55.9%,比上年同期(可比价计算)增长1.9%。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6%,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5个千亿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540.25亿元,占GDP比重为36.1%,占“5+6”重点产业比重为64.6%;6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295.52亿元,占GDP比重为19.8%。楚雄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增长12.0%;食用菌产业实现增加值26.28亿元。
六、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以旧换新相关商品快速增长
持续提振文旅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更多消费增长点,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前三季度,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01亿元,同比增长4.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全州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8.72万元,同比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8.29亿元,同比增长3.6%。从消费类型看,全州实现商品零售443.58亿元,同比增长4.0%;餐饮收入73.43亿元,增长5.5%。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和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4.2%、12.1%、16.3%、10.8%、26.2%。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3%、2.9%、115.3%。汽车消费回暖明显,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5.4%。线上消费平稳增长,全州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5.40亿元,同比增长3.8%。
七、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持稳定,能源投资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0.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1%。从重点领域看,全州工业投资增长1.4%,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下降12.4%、24.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0.4%、65.1%和56.7%。从重点行业看,新能源已成为楚雄州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千万千瓦级“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加速建设,储能产业持续发力,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能源工业投资增长23.6%,占全州投资的比重为22.0%,年初以来8个月持续保持增长,不断增强对全州投资支撑作用。
八、财政收支保持平稳,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全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8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24亿元,同比下降5.6%。全州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183.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6%。其中教育支出39.6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2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0.37亿元,农林水支出42.74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9月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14.7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14.66亿元,同比增长10.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31.21亿元,同比增长6.9%。
九、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前三季度,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13元,同比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68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7元,同比增长6.2%。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州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但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凸显。同时,内外部发展环境依旧严峻复杂,特别是需求端偏弱的矛盾仍然突出,全州工业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出厂价格依然低迷,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实体经济服务,抓实投资硬支撑,做强工业压舱石,提振消费主引擎,夯实农业基本盘,提升财政保障力,奋力冲刺四季度,全面打好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