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高于全州0.1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二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3亿元,当月增长23.4%,累计增长5.3%,限上占比13.4%。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按行业分:1-9月,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8.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位居全州第二位,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43.1%,限上占比26.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位居全州第二位,其中:限额以上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32.7%,限上占比14.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5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位居全州第七位,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6.9%,限上占比40.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位居全州第七位,其中:限额以上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1.9%,限上占比19.2%。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1-9月,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8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亿元,同比下降17.3%。
按消费形态分:1-9月,餐饮收入18.0亿元,同比下降2.3%;商品零售51.7亿元,同比增长6.8%。
按商品类别看:1-9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统计的19类主要商品零售类值中6类商品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其他类等4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50%,增速分别为:50.6%、94.1%、96.0%、266.0%。12类呈现下降趋势的商品零售类值中,降幅超过30%的分别为:五金电料类、家具类、煤炭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其他未列明商品类。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实体零售店铺经营状况不佳。在网上购物冲击及运营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实体零售店铺经营状况不佳。1-9月,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水产品类下降20.1%,烟酒类下降4.7%,服装类下降18.2%,鞋帽类下降14.3%,化妆品类下降8.7%,日用品类下降16.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0.8%,家具类下降38.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8.7%,汽车类下降94.3%。
(二)乡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消费意愿不强。乡村消费市场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17.0%,与城镇市场83.0%的占比相比较,乡村消费市场占比低、规模小,对整个消费品市场贡献小的问题突出。加之乡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对我市消费市场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者市场层次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三)限上商贸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占比低。三季度,纳入统计云“企业一套表”申报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79户,限额以上个体12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占全市总额的13.4%,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虽然限上企业个体比去年同期增加22户,但依然呈现出在库单位质量不高,占比低的特点。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对企业的发展扶持。加大扶持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发展壮大规模,稳定经营,增强可持续发展。在引进新企业的同时,重点关注有基础,有传统品牌优势小微企业的技改、扩建,提质增效工作,使老企业发挥新能量。
(二)加速实体商业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经营理念不断涌现,居民对品质消费、服务消费等升级类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消费潜力较大,应积极培育壮大线上销售平台,完善流通设施,持续推进线上消费惠民利企,进一步刺激消费。实体商业要在继续加速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的同时,实现产品更优、物流更快、性价比更高。
(三)继续培育限上企业。坚持“限上企业抓增长、上限企业抓入库、近限企业抓培育、新办企业抓跟踪”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主导、政策支持、分步推进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培育扶持和规范引导力度,查漏纳新一批、挖潜提升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积极引导“个转企”“企升规”“分换总”和工业企业“工贸分离”、农业企业“产销分离”,为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