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594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4-02-20 15:52:00 文  号:
标 题:
2012年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分析

2012年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分析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又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省楚雄州则提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了掌握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方案要求,对2012年全州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监测。监测表明,近年来楚雄州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序推进。

一、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总体情况

小康社会进程的监测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5个领域共39项指标,分为正指标(29个)、逆指标(9个)和区间指标(1个)。2012年末,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总体实现程度为70.50%,比2011年提高2.85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领域实现程度都超过七成,民主法制领域实现程度较好,但经济发展离小康目标差距较大。39项监测指标中已有6项实现小康目标要求,其余指标实现程度不一,各有差异,其中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二指标差距最大(各领域分值见后表)。

(一)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总体实现56.35%,实现程度位列五大领域之末,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经济发展的9项小康监测指标中,实现程度较好的指标是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实现程度已达100%,其次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分别为76.91%和73.40%,农业劳动生产率、城镇人口比重和互联网普及率三个指标实现程度稍差,实现程度分别为62.79%、60.38%和60.20%;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指标实现程度较差,只实现小康目标的33.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指标离小康目标最大,仅实现目标的11.02%和8.51%。

(二)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

民主法制方面总体实现78.62%,民主法制方面的3项小康监测指标中有两项实现程度较好。2012年,基层民主参选率和社会安全感指数实现小康目标的100%和97.88%;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实现程度较低,仅实现小康目标的27.98%。

(三)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小康目标总体实现75.23%。文化教育的5项小康监测指标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已经达到小康要求,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实现程度已接近小康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两个指标实现程度较差,分别实现小康目标的78%和66.75%;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离小康目标最大,仅实现目标的26.14%。

(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领域总体实现74.59%。小康目标实现程度接近四分之三,人民生活质量的14项小康监测指标中,城乡居民家庭住房面积达标率已实现小康目标。失业率为3.32%,已控制在小康目标要求范围内。平均预期寿命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两个指标已基本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实现程度分别为93.36%和9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和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两个指标实现程度良好,分别实现目标的89.49%和87.4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实现程度稍差,实现程度在75.71%—82.50%之间;公共交通服务指数离小康目标实现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完成小康目标的68.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两个指标离小康目标差距最大,仅实现目标的40.45%和37.95%。

(五)资源环境保护态势良好

资源环境领域总体实现73.06%,离小康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资源环境的6项小康监测指标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环境质量指数已实现或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单位GDP水耗实现小康目标的65.26%;单位GDP能耗还有较大差距。2012年,单位GDP能耗为0.98吨标准煤/万元,实现小康目标的60.9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和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耕地面积两个指标差距最大,仅实现小康目标的61.6%和54.0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薄弱环节

虽然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有序推进,但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不均衡、一些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小康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小康目标比,39项指标中,已实现小康目标的有失业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城乡居民家庭住房面积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个指标;已基本实现(90%以上)的有社会安全感指数、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预期寿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其余28项指标离小康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监测表明,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值得关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R&D经费投入不足

R&D(即研究与实验发展)是指为了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为了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运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R&D经费支出以及占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2012年,全州R&D经费支出为1.6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0.28%。与小康社会目标(≥2.5%)下限相比,差距还很大,实现程度仅为11.02%。虽然近年来楚雄州R&D占GDP比重持续较快提高,但是按照2010—2012年年平均0.07个百分点的提高推算,到2020年,该指标值仅为0.9%左右,实现程度难以保证。

(二)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偏低

2012年,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5.7%(其中城镇居民8.1%,农村居民4.4%),与小康社会目标(≥6%)下限的差距有0.3个百分点。近年来,城乡居民在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上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从2010年的8.9%下降到2012年的8.1%,同期农村居民则从5.5%下降到4.4%,在这种形势下,到2020年该指标要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存在一定困难。

(三)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偏慢

近年来,受经济结构和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制约,第三产业增速低于GDP增速,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回落,从2010年的35.1%逐年回落到2012年的34.5%。与小康社会目标(≥47%)下限相比,楚雄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相差12.5个百分点,到2020年该指标要实现小康目标压力很大。

(四)城镇化进程滞后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迁移史过程。近年来,尽管楚雄州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36.2%。但离小康社会目标(≥60%)下限还相差23.8个百分点。从2002至2012年十年间,城镇化率从23.2%提高到36.2%,提高了1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据此推算,至2020年楚雄州城镇化率为47%左右。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伴随着诸多社会问题,所以楚雄州城镇化进程可能还会减缓,要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存在诸多困难。

(五)城乡居民收入比差距较大

楚雄州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1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达到3.75,远高于小康目标上限2.8,仅实现小康目标的37.75%。而且随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镇职工工资总体水平将会逐步提高,由于受到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上涨空间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可能还会拉大,实现小康目标任重而道远。

三、加快推进楚雄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纵观小康监测的39项指标,表明我国提出的小康社会是多方位、综合型的,它不仅仅是单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小康社会。虽然楚雄州小康社会总体进程不错,但必须明确的是,大部分小康指标是可逆性和反复性的,当前基本实现或已经实现的指标,如果没有及时监测、持续抓好,是有可能倒退的。本文就如何提升楚雄州当前小康实现程度较薄弱的指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楚雄州是农业州,当前正面临工业发展速度减缓,在新兴产业又尚未建立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摆在全州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1.加速推进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党的十八大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要求,并将其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层面。有经济学家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因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加速推进城镇化步伐:

一是做大做强州域特别是县域中心城市规模。2012年末,全州各县城关镇常住人口均不足10万人,与周边州市县城相比,无论是人口、经济总量还是城区面积都偏小。因此,要有效整合特色乡镇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工程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政策资源,搬迁人口以向州府、县城迁移为首选,增加常住人口数量,以有效推动州城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规模。

二是以旅游景区扩张推动城镇化发展。在治理景区环境,规范景区市场、扩张景区规模时,按城市标准规划设计,把其在地理及行政管理上纳入城镇范围,以加速推进城镇化。

三是完善城镇化相关配套政策。要使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同步进行,因此,要制定完善城镇化相关配套政策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就业等政策,特别是就业政策,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在本地培养相关行业对口人才,减少本地就业人员的流失,以确保劳动力供给。

2.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崛起。经济学家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据此分析,2012年,楚雄州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34.5%)落后于城镇化水平(36.2%)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水平。而在发达地区(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以上,尤其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城市)更是如此。由此看来,楚雄州第三产业增长空间巨大。第三产业的崛起,既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又有利于单位GDP能耗下降。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是要培育支柱产业。按照通行的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标准,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应大于5%、行业贡献率较高、创造税收较多、吸纳就业能力较高的产业,总的来说就是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增长后颈足且贡献率大、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按照这一标准,楚雄州的文化旅游是支柱产业。因此,要把打造旅游景区当作打造旅游产业来做,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一定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通病。纵观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旅游景区重在独特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景区环境管理服务上。

二是要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生态型旅游”强州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现代运输业、现化物流业、现代电子商务、现代金融业等服务业,以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三是要积极承接服务业的转移。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与交通环境优势,利用大型商务会议、大型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平台,出台鼓励大型商务会议、大型会展、政企交流活动等优惠政策,并从人员、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加以支持,以促进大型商务会议、大型会展、政企交流活动与旅游、娱乐、文化、购物等服务业的融合,拓展产业链条。

3.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楚雄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建议从以下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强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要以培育本地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地理保护标志、名牌商标、名牌产品等为重点,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强化部门职责,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资金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政策的落实。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更好构建和谐社会,楚雄州应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化。近几年来,楚雄州医疗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基本建成了州、县、乡(镇)三位一体的体系。但州县一级高端专业人才少,县乡(镇)一级全科医生很少。今后要从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尽量解决住房、职称等待遇问题,确保高端医技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要改变重引进轻管理的做法。

2.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困难群众的保险金。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的医保、农保、财保、人保、三农保险等,因留守家庭增多,保险金缴纳难度增大,对此,有关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知晓各险种的好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缴纳资金。

3.缩小居民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也全社会的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楚雄州的最低工资标准。其次,加快落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要加快落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切实关注低收入群体,社会共同关注,形成合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我国提出的小康是要使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因此,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楚雄州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促使居民消费由单纯的衣食类向非食物类消费转移,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效降低恩格尔系数。

2.推进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要使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且要定期更新维护,发挥电子档案在保障全民健康上应有的作用。

3.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六普数据显示,楚雄州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剧增,要切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以提高预期寿命。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法治化程度,公民只有在人身权利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追求其它方面的发展。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楚雄州应从两个方面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1.切实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当前,要真正加快依法治州的落实,政府要管好自己的嘴和手,法不授权,坚决禁止,以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2.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落伍,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留守家庭的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

(五)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内涵

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软实力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灵魂。针对当前文化教育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三个方面加以落实以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1.加快文化传播载体建设。要加快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电信、邮政、互联网等文化传播载体的建设和更新,确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实现村村通,以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娱乐方面消费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农村地区邮政建设有些萎缩的现象,在途时间长,有些还根本无法收到,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邮政建设,以促进农村地区书籍、报刊杂志等文化产品的征订。

2.调整资费标准。现行的电视、互联网等资费标准,对农村地区家庭特别是留守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成为负担。因此,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对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家庭,采取减免、阶梯式收费等方法适当降低资费,以鼓励广大农村用户积极消费。

3.推进全民素质工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如农家书屋建设、农民职业阳光培训、农民公园、农广校、幼儿学前教育等针对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工程,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进一步夯实教育事业基础;同时积极普及大众文化,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把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常态化,特别是要把住户调查户纳入全民素质工程,以逐步提高调查户的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比重。

(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

资源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当前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加强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快乡村生活、建筑垃圾及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切实推进“美丽楚雄”建设。

2.在全民范围开展环保教育。一个社会能否实行环保,关键是公民环保观念的转变,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和倡导低碳生活,只有环保意识转变了,才能转化为行动,同时要在全民范围逐步推行节能环保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