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MB0T75121F-/2019-1205014 | 公开目录:业务信息 | 发布机构:楚雄州政府研究室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5日 | 文 号: |
标 题:
加快推进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
成文日期: |
加快推进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云南省作为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全省各州市和县区都有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区域。马铃薯已经成为云南省继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作为楚雄州的传统产业,近几年产量和效益都在不断提升,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产业化开发和市场培育,楚雄州马铃薯推广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生产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近年来经过国家、省马铃薯产业体系楚雄州试验站建设及高产创建、州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马玲薯实用增产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培训不断加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楚雄州农业开发的重点,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一)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产量产值不断提高
2016年,楚雄州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6.1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44.53万吨,亩产鲜薯1702.9千克,总产值达5.58亿元。2017年,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26.69万亩,同比增长2.07%;总产量达46.43万吨,同比增长4.27%;亩产鲜薯1739.5千克,同比增长2.15%;总产值达6.43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生产技术逐步规范,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楚雄州马铃薯种植多采用小型机械化、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无公害规范化高产栽培模式,推广以高垄双行、高垄单行为主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17.2万亩。使用中小型马铃薯机械收获面积达5.21万亩;推广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示范10000多亩,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广大种植农户的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鲜薯加工上,楚雄州内目前无大型现代化加工企业,生产的马铃薯90%以上作为商品薯销售,其中,67.2%销往省内外大中城市,16.3%以订单销往省内外加工企业,16.5%由本地市场菜用消费。
(三)优质品种覆盖率提高,销售情况良好
楚雄州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是云薯系列、大西洋、荷兰薯、合作88、丽薯6号7号等系列品种,商品薯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和省内昆明等地;其它种植品种有云薯304、云薯401、青薯9号、云-2等,其中云薯304是主要用于加工薯片的专用品种。2017年楚雄州订单种植马铃薯在10000亩左右,商品薯主要由云南省子弟食品有限公司以略高市场最低价的价格订单保底收购,2018年订单种植马铃薯在14000亩左右,订单种植马铃薯的前景较为可观。
(四)示范引领作用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楚雄州马铃薯规模种植范围主要在坝子、半山区和山区,涉及10个县市和大部分乡镇。全州从事马铃薯试验、示范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 200 人左右,其中,研究员11人,高级农艺师21人,农艺师138人,其他技术人员30人。从事马铃薯营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协会共有67个,从事马铃薯营销服务的团队人员有近1000人。共辐射带动8万余户农户进行马铃薯种植,生产的鲜薯主要依靠合作社、协会与州内外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部分订单种植销售以及大经销商收购,以多种方式进行出售。
二、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尽管楚雄州整体自然环境适合发展马铃薯产业,但是由于楚雄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近年来马铃薯生产受低温霜冻、干旱、高温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例如,2016和2017年年初,楚雄州连续两年出现春季低温霜冻天气,导致部分地区马铃薯遭受严重的霜冻灾害,减产较为严重。近几年,楚雄州冬春季连续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天气,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减产。此外,还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鲜薯的商品合格率。
(二)生产水平差异较大
楚雄州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相对不足,而马铃薯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作物,发展起步较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农户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多数农户以自发种植为主,种植较为分散,种植品种多样化,连片种植面积小,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良种良法配套较为困难,导致马铃薯高、低产跨度较大,大面积种植单产较低。楚雄州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平均亩产商品薯可以达到3吨,部份地区可以达到3.5吨以上,小面积平均亩产可以达到4吨左右,但部份地区和新种植区平均亩产只有1.5吨,商品薯产量只有1吨左右,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影响了种植的积极性。
(三)品种选育引进难度大
马铃薯产业作为楚雄州传统农业产业,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对马铃薯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小,很多马铃薯良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导致品种更新换代慢,良种覆盖率低,马铃薯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逐渐显现。另外,楚雄州冬季气温呈高低起伏变化,光照时间较短,对马铃薯品种适应性、丰产性要求较高。同时,元谋县等地冬种商品薯以外销为主,对马铃薯商品性标准要求较高。要筛选出同时满足楚雄州种植要求、加工企业要求、外销地区鲜食需求的品种,难度极大。目前,楚雄州主要种植品种为云薯系列、合作88、丽薯6号等种薯来源主要依靠省内冷凉地区大春季种植繁殖。近年来,省内冷凉地区大春季种植云薯系列、合作88的面积越来越小,而丽薯6号主要依靠丽江、大理地区大春季繁殖供种。楚雄州引进的种薯价格较高,繁殖代数级别不清,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质量难以保证,导致种植后发病死苗情况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四)市场竞争能力弱
2017年受全国蔬菜价格较低迷的影响,主要鲜食商品薯(大薯)价格波动较大,商品薯综合平均价格为1.78元/公斤,同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3元/公斤,降幅达到18.5%。2018年楚雄市、南华县、双柏县等县市部分地方出现商品薯滞销的情况,销售价格更是跌至几毛钱一斤。虽然元谋县等部分地区冬马铃薯反季节上市具有一定优势,没有出现过滞销的情况,但是总体种植区域面积小,产量不高。
目前楚雄州内没有实力较强的加工销售企业,创建本地马铃薯品牌的意识弱,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现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零星分散,多为小企业和农户自发成立的小作坊,产品还处在初级阶段,以生产加工马铃薯淀粉、粉丝、粉条为主,发展马铃薯产业还是主要依靠种植出售鲜薯。同时,马铃薯订单产业发展还不够规范,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合同双方信誉度都不高,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毁约情况时有发生,没有形成马铃薯商品的有序竞争,从而影响了整体产业效益的提高。
三、对加快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马铃薯已被国家作为主粮之一,马铃薯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战略意义和作用更加突显。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抓住马铃薯发展为主粮这个机遇,重新认识马铃薯产业在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楚雄州应加快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马铃薯生产相关补贴和扶持政策,对马铃薯的种薯繁育、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规模经营、产品销售等给予大力支持。针对马铃薯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稳定马铃薯的种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发展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的过程中,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防止出现因规模扩大、产量激增后马铃薯价格大跌的情况。三是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议州财政加强对大规模种植马铃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贴,推进马铃薯集中连片种植,促进机械化使用率、精细化管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整体品质。同时,在金融、税收、贷款等方面加大对马铃薯加工销售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马铃薯加工销售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活力和效益,带动马铃薯产业联动发展。
(二)加强马铃薯新品种研发,提高优质种薯覆盖率
积极选育、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品种更新换代是加快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一是要高度重视马铃薯选育工作。抓住马铃薯专家郭华春基层工作站落户楚雄的机遇,依托科研院所加快马铃薯繁育基地建设,培养马铃薯育种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优质马铃薯繁育工作,培育出适合楚雄州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二是要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充分利用楚雄州立体气候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建立马铃薯脱毒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支持科研机构对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保障脱毒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良种供给能力,扩大优质品种的推广。三是要加强区域合作育种。建议通过引导、扶持楚雄州马铃薯种薯企业与省外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和省内昭通、大理等马铃薯种薯主要产区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种薯生产,确保马铃薯优良种薯供给。同时,通过开展马铃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优质品种,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和产量。
(三)加快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单产量
实践证明,采用集约化生产的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单产量,增加马铃薯的生产效益。因此,在选育推广优质良种马铃薯的同时,要进一步革新马铃薯的栽培生产技术。突破和改变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马铃薯种植新技术的研发,加大对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针对楚雄州马铃薯生产现状,继续依托科研院所,继续研发和推广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形成一套适合楚雄州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技术模式,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组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展高产栽培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观摩学习,提高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种植技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此外,结合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加大对马铃薯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加工专用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应用,加快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现代化的步伐,促进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和良性发展。
(四)引进培植深加工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加工,只有深加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也才能确保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因此,要积极引进和培植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发展环境。一是引导整合目前已有的各类马铃薯生产作坊和小企业。要改变马铃薯加工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引导整合小企业、小作坊向现代企业方向努力发展,壮大企业生产能力和规模,引进和研发现代马铃薯食品生产设备与技术,以适应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需要。二是要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合作和联合发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培植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马铃薯的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运作,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提升楚雄州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
(五)完善马铃薯产业链,健全营销和服务体系
一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增强农户与加工销售企业的联结程度,推进马铃薯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一体化销售。二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利用元谋县等地冬马铃薯种植优势和楚雄市、南华县、双柏县等地高品质马铃薯种植优势,与农业龙头企业携手联合打造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的认证,加快注册一批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及加工销售产品品牌、商标,提高楚雄州马铃薯知名度,大力发展终端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发挥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和扶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引导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能力,健全大中型农贸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对马铃薯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健全市场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立马铃薯产业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定期发布生产资料与商品薯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以及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实用技术信息,并加强马铃薯产业市场预测工作,为农户和企业选择马铃薯品种和生产规模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单位: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工作委员会)
(责任编辑:马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