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02_H/2019-1126002 公开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发展 发布日期:2015-02-26 10:03:00 文  号:
标 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5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年初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州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工作重点,全州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初步统计,全州生产总值实现701.8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4亿元,增长3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3.7亿元,增长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亿元,增长13.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亿美元,增长25.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531元、7570元,分别增长9.7%和13.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28个百分点,达38.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97亿元,增长6.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80.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22.9万吨,增长2.16%,实现了四连增。种植烤烟70.4万亩,收购烟叶186.4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28.61亿元,与上年持平。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种植蔬菜108.86万亩,总产量196万吨,产值达40亿元;种植优质水果18万亩、魔芋9.58万亩,新植核桃20万亩、花椒4万亩、油橄榄0.62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19户,其中省级44户,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2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47个,“武定壮鸡”、“白竹山茶”等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识农产品。云南白药中药材良种繁育、禄丰彩云印象现代农业等庄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土地、林地流转步伐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面积累计分别达20.7万亩、98.1万亩。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25.6万亩、低效林改造2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2.08万亩。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共整合资金6.2亿元建设新农村省级重点村5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00个;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9亿元,实施整乡推进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3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360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9户2174人,发放扶贫到户贷款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6个,农村特困户安居工程1810户,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3.3万人,实现增收5.9亿元。

(二)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稳增长中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工业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向好发展。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231.56亿元,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78.53亿元,增长13.1%。在烟草工业保持稳定支撑的情况下,非烟工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南华、武定工业园区完成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全州共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建设标准厂房44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达62户。着力解决引资难、项目落地难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及时落实了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扩产促销、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突破,18户企业签订了协议,已有7户企业成功在“新三板”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强力推进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了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扶持和奖励力度,钛卷板轧制等一批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共有11户企业被认证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大力培育服务新业态,努力推动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248.17亿元,增长9.4%。积极推进楚雄建材城、广通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淘宝·特色中国“楚雄馆”、南华野生菌信息港等网络交易,商贸与物流互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物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深挖城乡消费潜力,积极组织参与省内外商品博览会、展销会,多部门联动抓好商贸流通企业的申规达限工作,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高于计划目标0.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禄丰恐龙、元谋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稳步推进,A级景区创建取得新进展,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61万人次、国内游客185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3.5亿元,增长26.3%。积极落实外贸奖励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退税等难题,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5亿美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州商品房施工面积879.24万平方米,增长9%;商品房销售额78.29亿元,增长23.3%。在信贷投入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新增银行贷款70.6亿元,增长16.45%。

(四)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着眼于打基础、强后劲,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筹集安排项目前期费和工作经费6945万元,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双新公路、大姚桂花水库、楚雄机场、州医院门诊综合楼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强化了项目审批服务和土地、林地、融资配套等要素协调保障,狠抓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列入省“3个100”、州“3个30”的重点项目和年度1495个支撑项目稳步推进,楚广高速建成通车,楚南一级公路、108国道永仁至武定段改造、红豆树等8件烟草和骨干水源工程、武定禄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楚雄市建材之家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全面推进,彩云至公式嘉三级公路、武定仁和水库、元谋河外并网光伏电站等一批重点新开工项目陆续开工,全州实施项目达208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达1549个。以交通、水利、城镇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修建农村公路1733公里,交通投资突破40亿元;各类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水利投资36亿元;续建和新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39项,完成投资15.53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92.48亿元,增长5.5%。向上争取资金和融资工作取得实效,共争取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26.5亿元,增长19.6%,全州新增各类融资101亿元。

(五)推改革扩开放有新进展

按照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研究提出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165家州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定别工作。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全面公开;营改增工作进展顺利,实现营改增税收9297万元。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重点的医改工作稳步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以小微金融服务和建立多元投融资主体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新推进。继续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以优化环境和提升服务相结合,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473亿元,增长39.6%,实际利用外资达2045万美元。

(六)重点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75.3%;义务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7%;高考三本以上上线率为62.31%,绝对上线率高于全省4.8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加快,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体系更趋完善,州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科技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共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1项,获得专利授权252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集中打造了26个示范性乡镇文化站、58个示范性村(社区)文化室,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等工作有序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省级各类运动会上,我州运动员共获得金牌53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8.9%,人均筹资达380元,农村居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全面开展了居民健康建档、慢性病管理、免费婚检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孕产妇死亡率20.82/10万,婴儿死亡率6.93‰,传染病发病率126.07/10万,未发生大面积疫情。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户户通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35.64万人,比上年增加3.32万人,全面完成各险种扩面任务。促进就业创业成效显著。建立就业专项资金州县分级负担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全州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1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6.64万人,其中新增转移就业6.71万人;通过“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662人,发放贷款4.02亿元,带动就业1.73万人。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加强,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强化,事故总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7.31%、6.42%、17.94%。2014年省下达的5408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13912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了10693户,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价格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物价水平保持低位运行。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民政救济救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水源地保护治理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完成省下达的各项污染减排目标。

认真履行规划职能,重点领域规划全面推进。积极参与了省新型城镇化、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金沙江黄金水道综合交通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滇中产业聚集区楚雄组团、昆瑞经济带楚雄部分、楚(雄)南(华)经济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了全州“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8个州级重点前期课题和基本思路研究等工作有序推进。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增长的着力点突出不够,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大,导致三次产业支撑发展的协调性不足。二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步伐缓慢,导致经济增长的存量下降、增量不足。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四是开放合作的平台不多、层次不高、领域不广,尤其是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创新不够,招商引资入园难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围绕努力实现州“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化率达40%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建议主要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扶贫开发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和省农村、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扶贫12项工程为引领,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龙头带动,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稳定粮食总产量120万吨左右的基础上,完成181.9万担烟叶收购任务;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110万亩以上,产量达200万吨以上;种植中药材15万亩,力争产量达6万吨;扩大辣木种植规模,完成营造林40万亩,力争林业总产值超过110亿元,增长10%以上;推进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设,力争畜牧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增长10%。二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中小型水库和“五小水利”、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地22.6万亩、低效林20万亩。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以上,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可再生能源。三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乌蒙山和滇西边境片区的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加快编制金沙江、元江流域扶贫综合开发规划,实施扶贫整乡推进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2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20个,发放扶贫到户贷款5亿元,培植40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扶持50个扶贫龙头企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00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扶贫对象减贫5万人。

(二)以优化升级为重点,增强工业经济竞争优势

围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实现10%以上增长的目标,抢抓省大力实施产业兴省战略的机遇,强化工业创新驱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品牌创建和培育力度,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优化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并重,加快推进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石化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促进节能技术进步,力争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二是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力。发挥市场机制,突出比较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加强云南极粹生物科技、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云南钛业股份、云南爱尔法生物科技等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是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以优化全州生产力空间布局为契机,推动园区布局调整;创新园区投融资和建管新模式,引进第三方管理平台,推进园区建管市场化,以“飞地经济”模式探索推进楚(雄)南(华)经济带的产业发展;加大园区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继续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力争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完善园区水、电、路等设施配套,强化以园招商、以商兴园,增强对企业入园发展的吸引力,力争新增入园企业40户。四是努力破解制约工业发展难题。继续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突出对重点工业企业、行业的运行监测和协调服务,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切实破解工业用电、用地、用水和融资等难题;加大现有233户规上企业的挖潜和扩产促销工作,稳住存量;加大企业升规达限工作力度,力争新增规上企业达25户以上。

(三)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保持投资的强劲拉动力

围绕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目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力打好投资组合拳,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一是做好项目上报争取工作。抢抓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委、省政府把构建交通、航空、水利、能源、信息“五网”作为投资重点等重大机遇,将列入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项目,尤其是列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71个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为抓手,超前谋划,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二是加快推进重点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列入省“3个100”和州“3个30”重点项目以及1497个重点支撑项目中的在建、新开工项目的建设,狠抓项目开工率、投资到位率和完成率,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形成投资和工程实物量。三是抓投资项目要素供给。强化项目审批服务,推行网上在线审批,变审批为服务,探索项目前置审批;在进一步用活用足土地、林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入战略投融资主体,探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解决好项目建设融资配套难的问题。四是落实好项目监管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和省对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好重点项目稽察工作,强化对项目的监管;及时制定出台州级重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州级重点项目的动态调整和管理。

(四)以消费升级为抓手,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围绕建设桥头堡和滇中城市经济圈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物流、加工贸易、民族文化旅游、配套服务基地的目标,多措并举,打造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一是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统筹领导。尽快成立州推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科学统筹服务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重点。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按照“1基地、4园区、2中心、4节点”的物流发展总体布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向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转变。突出信息、绿色、旅游、休闲、养老、家政6大消费重点,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提升流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三是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抓住滇中城市经济圈内外综合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我州交通枢纽地位日趋强化的有利条件和国家及省加快长江黄金水道、昆瑞经济带综合交通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与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相衔接,引入大型运输集团,推动公铁水等综合交通运输业的加快发展。四是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继续推进禄丰恐龙、元谋人等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融合昆瑞经济带建设,抓紧打造环州旅游线和哀牢山国家公园的规划申报工作,创新旅游品牌,提升服务品位,加快建成省内新兴旅游目的地。同时,采取外资、外经、外贸并进,扩大外贸规模,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亿美元;积极支持金融、科技、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和物联网、互联网、电子标签、农村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五)以产城融合为取向,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围绕城镇化率达40%以上的目标,加快实施《楚雄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基础设施先行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推动形成以楚雄城市为中心、“一轴、两区、双城、多点”为空间结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经济带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样板。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市政道路、供排水、“两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社保、住房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镇承载力。三是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楚雄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城镇带规划》编制,指导10县市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四是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3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实施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切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是积极推动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争取把楚雄市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多元化城市投融资、土地要素流动、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机制。

(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释放更多经济发展潜能

围绕中央、省州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沿边开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承接好国家和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适时调整州级行政审批目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建立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投融资、财税、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改革;克期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二是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发展为取向,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为重点,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到沿海发达地区选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新增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500万美元。

(七)以群众期盼为导向,着力保障改善重点民生

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提高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高中和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以就业为主要导向,进一步深化职教资源的整合,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办好州第十三届运动会;继续开展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服务基层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达96%以上,人均筹资达450元;抓好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加大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严格控制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加快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推进6个高山台站、户户通工程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做好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农转城”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落实好“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创业相关政策,有效扩大就业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国家人口计生政策,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认真落实好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救济救助、残疾人、养老服务、民族宗教等工作,认真抓好第二次地名普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全州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做好市场保供和物价监管工作,保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八)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以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抓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二是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10县市城镇污水管网和老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实施好乡镇“两污”项目,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三是加大污染减排监管力度。严格项目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程序,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依法追究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即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等违法行为。 2015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的规划之年。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尽快起草形成州“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改革创新、广聚民智、统筹衔接、依法依规等原则,贯彻“多规合一”理念,与全省同步推进州“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和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指导好县级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

各位代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民强州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