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建成10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延伸打造实践所、站、点(基地)5710个;《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完成地方立法并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力量为文明实践保驾护航……一个个亮眼的成绩背后,正是楚雄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楚雄州以奋斗为笔、以文明为墨,准确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走出了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绘就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动人画卷。
思想铸魂,理论武装凝心聚力。楚雄州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理论分中心、文明讲堂等阵地资源,构建“一十百千”宣讲体系,持续擦亮“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告别了单向灌输,以更鲜活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姚安县梅葛宣讲团将“大道理”与“小切口”结合起来,把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元谋县“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地方话解读政策红利,两支队伍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文艺作品《指尖绣出幸福来》以针线为媒,将党的关怀绣进群众生活,入选2024年度中央组织部优秀党教片并荣获全省理论宣讲大赛文艺类一等奖,让理论传播既有思想深度,更有情感温度。
创建提质,文明招牌持续擦亮。从城市街头的文明交通劝导守护出行秩序,到乡村院落的环境整治行动扮靓田园风光;从机关单位的作风转变提升服务效能,到校园课堂的德育教育浸润少年心田,楚雄州以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让文明创建融入每一个角落。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楚雄州18个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受到表彰,30个往届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双柏县政协副主席杨绍兴被评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份沉甸甸的“文明成绩单”,激励着全州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文明创建,让文明新风浸润更多人心。
典型引路,榜样力量涵养新风。楚雄州广泛选树宣传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榜样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目前,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人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16人入选云南省道德模范,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入选“云南好人”,162人入选“楚雄好人”。这些身边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善美,让崇德向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形成了学榜样、做榜样的浓厚氛围。
实践赋能,精准服务惠及民生。文明不仅在于理念的认同,更在于行动的自觉。楚雄市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东瓜街道办事处詹家社区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禄丰市金山镇禄钢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牟定县移风易俗“三步走”文明新风进万家入选全国移风易俗案例集。楚雄州创新推出“彝绣+文明实践”品牌,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与绣坊、党群服务等结合的“五个结合”楚雄模式。“彝绣+文明实践”项目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文化润心,文脉传承守护家园。楚雄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姚石羊“云上乡愁书院”入选全国先进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楚雄栗子园社区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场所,成为凝聚群众认同的精神家园。
文艺创作同样硕果累累。《桂花表妹》《云绣彝裳》《绿水青山满地歌》等舞台精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美美与共》作为云南省唯一节目登上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舞台。一曲曲赞歌、一幕幕演出,不仅讲好了楚雄故事,更让文化自信成为楚雄儿女的内在底气。
如今的楚雄,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浸润城乡大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楚雄州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新篇章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